Culture Is Future
台灣的未來在文化。
如果我是台灣的「大人物」,譬如︰某院院長、某大學教授、某集團
董事長、某電視名嘴之類的,這個題目至少要十四萬字才能稍微交代
清楚:台灣,兩萬字;文化,兩萬字;台灣的文化,三萬字(要那麼
多嗎?);台灣的未來,三萬字;台灣的未來在文化,四萬字。
還好我不是。
頭腦簡單的我,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:
台積電再成功,事業做得再大,外國人會覺得:「哇,真了不起!」
雙手歡迎他們到國外設廠,宣揚「台灣經驗」順便賺外國人的錢嗎?
王家衛一句話沒說,就有老外拼命邀他的電影參展,請他現身說法,
他們用整個版面寫王家衛、寫香港、寫他的電影。一群一群的老外,
排隊花錢,就是為了看一場他的電影。
外國人很笨,可是他們不傻。
台灣人不笨,可是...
上個月看了部紀錄片,七十年代一個古巴樂團的故事。這個樂團解散
之後,團員各奔東西,過了二十年,因為一位美國製作人,方才再度
重聚。他們出了一張專輯,造成轟動,最後終於夢想成真,到紐約的
卡內基表演廳演出。
表演當天,廳裡擠滿聽眾,這些年近八十的老樂手用音樂征服了現場
所有的人。演出接近尾聲,突然有位古巴裔聽眾衝到台前,手裡拿了
一樣東西,交到台上。老樂手接過來,輕輕展開,霎時台上出現一面
旗幟,那是古巴的國旗。現場頓時歡聲雷動,整個演奏廳陷入瘋狂,
到處洋溢古巴人對國家的熱情摯愛。
卡斯楚上台之後,古巴和美國不斷交惡。美國對古巴百般刁難,各種
制裁能用就用,現在亦然(古巴小男孩就是一例)。然而,古巴國旗
卻能在美國最重要的表演廳裡任意飄揚,美國人還得起立鼓掌,
古巴人憑什麼?
想像,在異邦十年,如果有來自故鄉的人事物,你希望看到、聽到、
嚐到、摸到、感受到什麼?
那就是我們可以、而且應該讓外國人知道的,屬於我們的文化。
然後,我們可以找到,台灣的,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