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y 2, 2001

Life x 3



written by Yasmina Reza
directed by Matthew Warchus
presented by Old Vic Theatre

從對銀河星系及其運行狀態的研究當中,我們得知:宇宙絕大部分都
隱而不見。宇宙百分之九十以上由黑暗物質組成,黑暗物質有質量,
但是不會發光,也不會反射或吸收任何光線,因此無法探測其存在。
星球與星球之間,到底存在什麼?我們越是探索追究,越不得不承認
結論出乎意料:就算真有什麼,絕大部分也無從得知⋯⋯

大衛馬林《隱形宇宙》

----

這是關於科學家的喜劇。

當你看到的,不是塞滿精密儀器的實驗室,也不是雜亂無章的書桌,
而是客廳,你就明白,

這一定是喜劇。

主角「亨利」是天文物理學家,集所有「科學家」刻板印象之大成:
漫不經心、常常發呆、思想靈敏、感覺遲鈍、科學天才、生活白癡,
笑話、諷刺老是聽不懂,要不就是慢半拍⋯⋯如果你想起牛頓,想起
蘋果樹,想起鍋子裡的手錶,那麼,你一定明白:

這只能是喜劇。

故事從上司夫婦登門造訪開始,到四人吵成一團,最後兩家不歡而散
結束。全劇共分三段,各自構成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,也各有情節和
笑果上的差異;不過,故事的主軸都一樣:亨利辛苦三年完成論文,
即將在月底發表。可是,上司修伯特卻有意無意提起,今天稍早有人
投稿,內容似乎跟亨利的論文雷同⋯⋯

論文的題目:霧狀星雲的扁平度。

或許,你想,這就是劇目介紹會引用《隱形宇宙》書裡的話的原因。
的確,如果只把這齣劇當成喜劇,如果只聽論文題目只看故事劇情,
那麼,亨利到底是天文物理學家,還是遺傳免疫學家,根本沒有什麼
差別。反正,好笑的,是「科學家」這種生物,跟他的專業領域一點
關係都沒有。只是⋯⋯

真的是這樣嗎?

早在使用語言、擁有文字之前,我們的老祖先就已經發現天體運行的
規律,並且深感敬畏。日昇日落、月圓月缺、星座銀河⋯⋯人類不但
藉以記錄時間,更從中清楚體驗到某種崇高而絕對的「秩序」存在。
希臘人的宇宙,Cosmos,其原意就是:秩序。

我們相信,天體運行有其規律;我們相信,宇宙秩序井然。

這樣的信念,更投射到我們自身所在。我們因而相信:社會、國家、
甚至全世界,都應該追求這樣和諧圓滿的秩序。當我們說,宇宙充滿
秩序,我們不只是陳述事實,我們更明確表達出人類對「秩序」永不
止息的渴望。

雖然我們的世界混亂失序,宇宙卻是永不出軌。

我們如是相信。然而⋯⋯是嗎?當亨利縝密計算出星系的形狀,證明
宇宙確實秩序井然的同時,他的生活卻陷入不斷分裂錯合的渾沌複雜
之中:小孩哭鬧不停、老婆紅杏出牆、論文從創作變成抄襲⋯⋯亨利
可以清楚掌握宇宙遙遠盡頭的一切秘密,但他卻連自己身邊的家人、
瑣事都理不清。更諷刺的是,他千辛萬苦證明出來的「秩序」到頭來
只是讓他的生活更加紊亂⋯⋯

如果地球是宇宙的一部份,如果在這個渺小星球上,有的不是秩序,
而是無止盡的混亂,那麼,我們為什麼能夠如此肯定,在地球之外,
宇宙的其他角落都是一絲不苟,秩序井然?我們怎麼曉得,在數十萬
光年之外的某個星球上,居住的高等智慧生物,不是愛看電視,喜歡
說謊,沒事講電話還會挖鼻孔?

何況「宇宙有百分之九十以上,我們都看不到」⋯⋯

There is Light enough for those who wish to see, and Darkness
enough for those of the opposite disposition.

人要是想看,光永遠夠亮;要是不想看,絕對夠暗。

四百年前,巴斯卡如是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