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y 8, 2001

2001: A Space Odyssey




story by Arther C. Clarke
directed by Stanley Kubrick
released by MGM (1968)

其實,會看這部片子,不是因為真的想看。或者應該說,會想看這部
電影,是因為人家說,這是科幻片的經典;因為人家說,庫柏力克是
大師級的導演。上次不慎錯過,現在有機會,我當然二話不說,買票
入場,找個好位子,一屁股坐了下來。

老實說,我差點睡著。當然,一方面是因為我一早就出門游泳,直到
下午都沒休息,又在公園曬了好一會兒太陽,全身暖洋洋的,而倦意
就像剛出爐的麵包,圓圓膨膨的,讓人無法抵抗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
這部片子的節奏實在⋯⋯

太、慢、了。尤其前半段,對白少不說,出場的還都是黑猩猩,只會
啊啊亂叫,襯底的又是對我最具催眠效果的古典樂,所以,很多時候
我都在喃喃自語、反覆叮嚀:兔子!撐下去!不要睡著⋯⋯

只差沒有拿鉛筆刺自己的大腿而已。

老實說,這部片子,我幾乎是看不懂的。至少在一開頭的時候。大量
太空船飛行的畫面、寥寥可數的對話、片片斷斷的劇情,在在阻擋著
我的理解。然而,正因為無法理解,我更是絞盡腦汁、竭思盡慮試圖
掌握這些凌亂情節背後隱藏的意義。

就像那塊墨黑的石碑⋯⋯

就像那塊墨黑的石碑。上面沒有任何文字、任何記號,孤獨而雄偉,
矗立在無人之境。不知道經過了多麼漫長的時光,就等我們去發現,
去疑惑、去思索,去理解⋯⋯

突然,我懂了。

一九六八年,庫柏力克拍攝這部電影。當時人類尚未登陸月球,當然
也還沒有所謂的木星宙斯計畫。不少影評指出,這部片子之所以成為
經典,就在導演精準模擬未來的太空探險計畫和運作模式:太空站、
高效能電腦、控制生理反應以延長太空人星際旅行的時程等等。

而石碑總是毫無例外,立在人類探索的邊界,衝擊我們的知識、挑戰
我們的理解。從地球、到月亮、到木星、到宇宙的盡頭、甚至無限,
理解每到一個新的階段,科技(創造應用工具的能力)每次出現新的
進展,我們都會再次發現,一座黝黑的石碑。

石碑高聳佇立。絕對神秘、絕對無解、卻也絕對魅惑。正是因為石碑
無從理解,我們更加深信石碑記載著一切秘密。甚至,石碑本身,

就是秘密。

我們不斷擴展對宇宙的認識,我們也同時不停追尋人類生命的起源與
意義,甚至可以說,這兩件事其實是同一件事。我們隱隱懷疑,甚至
深深相信:人類生命的起源,跟無垠的太空絕對脫不了干係。於是,
片子結尾,石碑飛向地球,人類胚胎也隨之降落⋯⋯

一次一次,我們以為就要抵達。一次一次,我們卻又發現新的石碑在
面前出現,告訴我們:答案,還在遠方⋯⋯

人是追問(自己)存有的存在。而存在,是永恆的奧秘。彷彿巨大的
石碑,在生命的每個邊緣角落,

兀自矗立。